【概述】2005年,中国剪报社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对《中国剪报》版面进行全面调整。各版设置民生看点、数据新闻、言论角、短评、部委短信、一分钟读报、报纸速览等各具特色的专栏,做到一报两体,相辅相成,涵盖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更多的有益知识、有用的信息深入到千家万户。
在编辑部的内部管理上,建立编前会制度,加强编辑、电脑、校对各岗位的交流与协调,避免因各环节配合上的疏忽而产生差错;制订《中国剪报》编印发作业流程图,从编辑、广告、电脑、校对到总编审核、社长终审,严格按照流程图操作。
在发行上,以创新模式应对挑战。实行抓大放小,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重中之重抓八省,重点之省万份省,加强联动与互动,紧密邮政合作型”。报社的《特别文摘》杂志实行“编发分营”的实施方案。在编辑、发行两个不同领域进行创新尝试,一次性签约分印协议10份。
2005年初,中国剪报网站筹建工作启动,6月底网站正式开通,中国剪报的传版系统也转到中国剪报网,网站中刊登有2002~2005年共575期《中国剪报》、20期《特别文摘》杂志。至年底有10.5万人次登录网站,平均每天有500人次登录,网上回复读者留言共226条。
【纪念《中国剪报》创办20周年】2005年,中国剪报社以特殊的纪念方式,度过了《中国剪报》创办20周年。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五大哨所”之一的桐木岭上,捐赠40万元建了一所中国剪报希望小学;在西南边陲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茶马古道旁,捐赠50万元建了一所中国剪报希望小学;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家乡常州瞿秋白纪念馆,捐赠10万元立了“觅渡、觅渡、渡何处”巨石文碑。用这样的活动来庆典《中国剪报》创办20周年,意在教育后人继往开来,永固宏业。20年中,《中国剪报》坚守人必求诚,事必求恒,文必求精,报必求新的理念,从地方小报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报。
【“编发分营”创营销新路】在报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邮报双方共同探索,以创新模式迎接挑战。谁抢先创新,谁就会获得先发效应,谁就获得更大利益。2005年,中国剪报社创办的《特别文摘》杂志采取“编发分营”方案,即编辑由报社完成,发行全部委托邮政经营,发行收入归邮政所有,同时承担所发期刊的印刷费用。这样,报社可降低期刊发行在市场磨合期的费用,借助邮政力量把杂志做大做强。在编辑、发行两个不同领域进行的这种创新模式,充分调动了邮局的积极性,极大地整合了邮报双方的资源,按照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积极开展营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全国10个邮政机构签订一次性分印协议。为该刊寻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方榴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