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案 号 |
0144 |
提 案 者 |
李庆等16人 |
案 由 |
关于深化大数据协同治理,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的建议 |
背 景 情 况 |
近年,随着政务数据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共享进程不断推进,我市依托政务大数据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和社会精准治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大数据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经济转型、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我市于2018年正式启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常政办发〔2018〕118号)、《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常政发〔2018〕68号),对该项工作提出了明确部署。两年来,市、区两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建设,目前平台已挂载41个部门的政务数据共计1055个接口和64个库表。在持续归集各部门政务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并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向16个部门提供约2亿条数据的跨部门共享交换,为税务、人社等部门开展个人所得税附加免除申报信息核对、社保精准扩面、公积金扩面、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劳动关系预警及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使得部门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政府精准施策更有保障。 |
问 题 分 析 |
虽然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大数据驱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中,就数据支撑能力和数据共享创新能力,还存在一些亟需突破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数据汇聚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尚需提升,对部分数据精确度和及时性要求高的应用无法提供足够支撑。二是数据标准不统一,治理程度尚不到位,无法提供通用标准的数据,影响数据共享利用效果。三是已归集数据的开发利用不足,仍存在诸多“深藏闺中”的数据,无法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四是部门间数据协同共享机制待完善,尚未建立数据归集、共享、调用、评价、整改的协同闭环。 |
对 策 建 议 |
一是提升大数据平台和基础应用的支撑能力。构建优化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等基础平台功能,加快公共支撑体系向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不断覆盖。加快大数据业务中台系统建设,提升针对各类政务应用系统表单、流程、消息等标准化组件支撑能力,加快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的进度,以重点应用项目为突破口,通过提升平台组件支撑能力来推动各地各部门科学规划和实施项目,降低我市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数据完整汇聚。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是优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的关键性支撑要素。要依托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持续加强各业务部门基础数据的汇聚,同时以电子政务项目为抓手,不断丰富基础数据的种类和内容。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省大数据平台发布的资源,不断充实我市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婚姻登记信息、出生医学证明、残疾人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信息等关键基础信息库,促进我市人口、法人基本信息数据准确齐全、更新及时。 三是不断提升大数据协同治理能力。落实《江苏省基础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不断提升我市政务大数据协同治理能力,建议优先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公共信用等领域开展数据治理试点,并引入数据应用评价机制,将部门间协同使用数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至数据提供部门,形成“提供-共享-调用-评价-完善”的数据治理闭环体系。 四是建立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制定《常州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对水、电、气、银行、通讯、公共出行等公共数据的归集。探索购买、数据合作等方式归集淘宝、京东、美团等互联网企业数据,构建涵盖多类型的普惠、特殊数据供给体系,探索形成多元数据融合应用新模式。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体系,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标准规范,探索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效运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