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网吧行业的兴起,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网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最近我们对全市网吧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绝大多数网吧能遵章守纪、合法经营,但仍有少数网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网吧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利益驱使网吧业主违规经营,未按规定如实核对、登记上网者的有效身份证件;少数网吧管理人员未能坚守职责,对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放任自流。 二、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是社会反映的热点,也是影响网吧业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的组建,多次对此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网吧大规模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但在偏远地区、城郊结合部,由于监管力量的不足,仍存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据一些上网消费者反映,到偏远地区网吧上网,网吧营业员有时并不仔细核对上网者提供的身份证件,即使用别的成年人的身份证登记,也能混进网吧上网。 三、网吧监管不够有力。多头管理,职能分散,责任不清。从《条例》规定看,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各有分工,工商管登记,文化管稽查,公安管治安,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出现部门之间工作脱节,处罚依据、标准也不明确,网吧监管的力量也比较薄弱。据了解,全市市区(不含武进区)共有239家登记在册的网吧,负责日常监管的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目前仅有20名左右的稽查人员,虽然几乎每天都在外面巡查,但网吧市场面广量大又分散,监管工作不可能全部到位。目前,区一级的文化稽查队伍都没有建立,一个区只有1-2人负责网吧管理,还都是兼职,成立区级执法大队显得很有必要。 为此,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部门协调齐抓共管。建议文化、公安、工商等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目前网吧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危害及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部门之间应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整合力量,确保网吧管理取得实效。不定期深入网吧现场进行检查和调研,切实加大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对违规违法行为惩处的力度,实现齐抓共管,警钟长鸣,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局面。 二、坚决取缔“黑网吧”。对那些未经办证、擅自开业的网吧,工商部门要坚决取缔,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以及不按实名登记的违规网吧,要坚决重罚。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违规网吧名单,接受市民监督。公布工商举报电话12315,文化举报电话12318,鼓励市民举报“黑网吧”和违规网吧,以利行政主管部门及时组织查处。 三、严格加强技术监控。运用系统的实名登录功能,对未按要求登记和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坚决予以查处;利用软件过滤,封堵网吧违规经营的非法网络游戏;加强监控平台对网吧的动态管理,对擅自卸载监控软件,不服从管理的网吧予以查处;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做到在监控室能观察网吧是否接纳未成年人。 四、随时巡查处理违规网吧。确定中小学周边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巡查地段,增加巡查次数和密度;确定节假日以及每天12时至14时、17时至19时为重点巡查时段;确定巡查对象,根据日常检查记录和群众举报,发现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予以重罚;对上网人员实施身份登记和巡查制度,要求网吧入口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强化巡查基础工作,建立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记录,完善巡查日志;聘请由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教师、学生家长、热心教育的人士担任社会义务监督员,帮助监督未成年人上网;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育部门可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告别网吧宣誓仪式,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并发放到中小学生及家长手中,动员学生家长教育学生不到营业性网吧上网。 五、增强网吧业主的法制意识。文化管理部门要出台网吧监管量化评分办法,定期评选、公布文明守法经营网吧名单,以鼓励网吧业主守法经营,依规管理。 六、兴建公益性“绿色”网吧。建议在人口密集地区以及文化馆、图书馆和学校兴建一批公益性“绿色”网吧。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可将规模较小的网吧合并经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上网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