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栏目 >> 党群工作 >> 内容
 
常州二院召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座谈会
发布日期:2009-05-27    来源:档案馆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发展迅速,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垂体瘤已逐渐发展成熟,利用它治疗的新病种也在不断增加。那么,近期和将来还有哪些疾病也适合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神经内镜技术是否还有拓展的潜力和空间?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治疗范围越来越广
     如同显微镜一样,内镜也是一种观察设备,神经内镜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在内镜下做手术;一是作为手术的辅助观察工具。其中,在神经内镜下切除鞍区、斜坡肿瘤和脑室内肿瘤的技术已日臻成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越来越小,如切除垂体瘤的内镜手术几乎不损伤鼻腔正常结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张亚卓教授介绍说,过去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的病种比较单一,近10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专用器械的应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范围已逐渐拓宽。从脑室到蛛网膜下腔,从脑内囊性肿瘤到颅底肿瘤,以及脊柱、脊髓肿瘤都可以采用神经内镜直接手术治疗或辅助治疗。神经内镜手术在经鼻蝶治疗鞍区病变中比传统的显微手术显露范围更广,操作更精细,损伤更轻,治疗更加彻底。
     目前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病种有十几种,主要包括:1.鞍区病变(垂体瘤、鞍内囊肿、部分鞍内的颅咽管瘤)。2.斜坡脊索瘤、胆脂瘤。3.脑室内肿瘤、脑积水。4.颅内囊肿、囊性肿瘤和颅内寄生虫病。5.脊椎和脊髓病变,如寰枢椎畸形等。6.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的内镜辅助。
     据了解,国内已有北京天坛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开展了神经内镜手术。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把神经内镜技术作为专业委员会单列出来,意味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成熟。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是前景广阔、不断发展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新的诊治手段,提高了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并改变了某些疾病的治疗理念。
     发挥空间还有很大
     从目前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看,张亚卓教授认为,神经内镜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发展空间:
     1.内镜颅底外科很有前途。因为颅底的腹侧为鼻腔、口腔和副鼻窦,为多腔性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常有一些“死角”,而使用内镜或辅助显微镜可直接显露从前颅底到鞍区、斜坡,甚至到枕骨大孔周围的病变。对于颅内外沟通的肿瘤,内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脑室内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脑室病变可在内镜下完全切除,如脑室内的小型肿瘤、囊肿等。而脑室内镜手术的经验积累,将进一步促进脑室外科的发展。
     3.脊柱和脊髓内镜前景广阔。许多脊柱和脊髓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寰枢椎脱位或畸形、椎管内部分病变都可以在内镜下获得治疗。内镜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鲁晓杰主任医师说,神经内镜在微创神经外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若能与传统的显微外科及其他新技术相结合,定能明显提高疾病的治疗质量。
     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还有哪些因素限制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呢?
“传统思维观念制约新技术的发展”,张亚卓教授说,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特别需要医生观念的更新和努力。神经外科医生对内镜下的手术操作还不习惯,需要接受专业技术训练。内镜手术不同于显微镜下的操作,不经过专业培训,无法从事内镜手术。如同显微神经外科刚刚进入中国时一样,今天的神经外科医生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王忠诚院士倡导神经外科医生应学会在显微镜下做手术,起初也有一些医生不接受,仍然沿用旧有的习惯,后来王忠诚院士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显微神经外科的普及和发展,使神经外科的手术质量和手术方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沈炯祺主任医师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发展很快。但它仅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把肿瘤切除得更彻底,神经内镜不是无所不能的。沈炯祺认为,神经内镜要发展就必须要不断设计新的器械,如果器械能进一步改变,内镜发挥的作用可以更大。
鲁晓杰说,神经内镜只能显示平面图像,缺少立体感。有经验的医生才可以根据图像的形态分辨远近,否则会影响手术质量。操作设备上还要进一步改进,最好是狭长的、不占空间的、灵活的,头部有多个角度来变化的手术器械。
正像采访中一位专家描述的:“神经内镜,在有限的空间内,会造就无限的未来。”(来自健康报网)
 
主办单位: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wjw.changzhou.gov.cn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A座11-13层 联系电话:0519-85682560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