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百年工商名城。“十四五”期间,常州明确了“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谋划实施“532”发展战略,为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构建起“四梁八柱”。按照“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常州正不断擦亮常州智造“金字招牌”,在“十四五”时期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近期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深入企业、基层、项目现场等地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主题涵盖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等诸多方面。
建设创新中轴,把握“关键变量”
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于常州来说意义重大。在8月27日召开的常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陈金虎予以明确:“未来五年,是常州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阶段。”
在这次全会上,陈金虎明确,全市上下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实施“532”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打造创新中轴以及建设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其中重要内容。
“全市上下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产业创新优势、创新策源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8月24日,围绕科技创新,陈金虎带队专题调研创新中轴及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陈金虎认为,“十四五”时期是常州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推动创新发展,常州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未来。
全市上下要始终高举创新大旗,围绕打造创新中轴和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发展重心向创新转移、要素资源向创新集聚,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服务力和影响力。
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战略谋划好“两湖”创新区发展,加快构建共同推动创新、共同培育产业、共同享受利益的良好机制,让更多的“科技之花”在常州结出“创新之果”。
要全力营造宽松公平、活力充沛的创新环境,加快构建创新协同体系,着力壮大科技服务业。要进一步研究促进聚人引才的真招实招,以最大决心、最强保障进一步招引技术团队和优质人才,加快打造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人才公寓、创客空间等空间载体,大力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规划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广泛集聚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打造全国知名的青年友好型城市,推动更多青年人才选择常州、扎根常州。
建设产业中轴,擦亮智造招牌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祥地之一,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是常州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产业中轴是常州建设的重点之一。
陈金虎在近日调研产业中轴建设时表示,要充分发挥常州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和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优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风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擦亮常州智造“金字招牌”,高标准建设长三角产业中轴,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
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风口,擦亮常州智造“金字招牌”。常州把目光聚焦到了提升智能智造。
陈金虎分析了常州建设产业中轴的优势,常州始终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拥有工业企业近6万家,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内生动力强劲。“十四五”期间,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和工业门类全、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得到显现。
从发展理念、培育龙头企业、跨区域合作等方面,陈金虎给出了路径: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为引领,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放合作,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能级和竞争力。
要坚持龙头带动、链群互动,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延伸完善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龙头集聚。
要进一步深化跨区域合作,放大常州在工业强基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长三角供应链配套不断完善,推动常州市建设成为高能级的长三角产业中轴。
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推行绿色制造、循环制造,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建设交通、生态、文旅中轴,强化竞争优势
处在长三角横轴和纵轴的交汇点上的常州,承东启西、联动南北的枢纽地位突出,在城市定位中明确提出要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纵深推进,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是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重要支撑。换言之,要成为中轴枢纽,必然要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此更好把握机遇和优势。
围绕“532”发展战略中的交通中轴及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陈金虎带队进行专题调研,关注如何高标准打造长三角现代化物流中心,把“中轴枢纽”的潜力优势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
调研中,陈金虎指出,要本着中轴枢纽越早成型,常州越早受益的理念,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到2025年,常州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建成以常州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市域及周边市县的0.5小时交通圈。
一体推进长三角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依托常州日趋明显的交通优势,依托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突出、智能制造领先的产业优势,突出抓好全市域物流布局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集聚一批全国物流头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地物流骨干企业。
以开展物流网络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枢纽能级提升、产业融合创新、智慧物流发展、物流主体引育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充分利用常州港、常州机场、奔牛铁路物流基地、常泰长江大桥等资源,强化“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功能,增强常州物流业区域及国际辐射影响力,培育和引导一批产业链带动能力强、枢纽指向性强、高附加值的以临港先进制造、大宗商品交易、航运物流、跨境分销、航空物流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文旅发展也获得了更多机遇。朝着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常州在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和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方面也在发力。
9月的第一天,陈金虎带队专题调研文旅中轴及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建设,考察焦溪古镇保护和联合申遗工程推进情况。
“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是提升常州城市影响力、美誉度的重要抓手。”陈金虎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文旅互融共进,共谋文旅线路,共办文旅活动,共塑文旅品牌,在文旅融合、资源整合、产品聚合上下功夫,以融合化思维拓展常州文旅产业发展。
各板块要积极围绕“532”发展战略,排定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以更高定位打造旅游精品,做出品质和规模,加快打造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标杆。要充分发掘常州独特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山水资源,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体现国际风范、具有江南韵味、彰显独有特色的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统筹兼顾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篇大文章,才能为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筑牢生态基底、增添绿色动能。
未来五年,常州谋划实施“532”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9月9日,陈金虎到江边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省庄河生态廊道项目等地专题调研,提出要充分发挥常州“一江、一河、四湖、五山”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创绿色发展优势,尤其是要高水平推进水环境治理,高品质建设生态廊道,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调研中,陈金虎还特别关注了大运河保护。在调研大运河南岸滨河绿地时,他说,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相关各地各部门要注重规划衔接,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系统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要统筹水生态、水文化、水安全、水景观建设,打造生态优、文化兴、景色美的运河沿岸风光,完善文化连廊、公共厕所、休息场所等展示载体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注意的是,9月1日至3日,在大运河苏南段考察调研时,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常州段考察了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街区,乘船察看大运河常州核心区先导段保护利用情况,与当地干部和文史专家就进一步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交流讨论。
娄勤俭说,常州运河两岸集中了很多十分宝贵的高品位文化资源,常州近年来将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吴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融合起来,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目前外界知晓度还不够,要进一步挖掘和扩大宣传,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励人们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设美好家园。
9月9日,陈金虎还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就党代会报告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从高标准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增加文旅产品供给、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发挥科教城创新之核作用、进一步重视人才引育、民营企业家培育、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建言献策。
在谈及起草好市委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这“两个报告”时,陈金虎指出报告要突出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这个鲜明主题,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这个城市定位,体现中央和省决策部署与常州发展实际的紧密结合。
具体来看,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的“苏南城市要打造代表国家水平、引领未来方向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立志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最前列”新方向,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常州提出的“勇争一流,争创更多第一唯一,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新要求贯穿始终,聚焦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对未来五年工作部署,做到重点有聚焦、主攻有方向、思路有创新、措施有突破。
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常州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相信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定能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