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举行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分八组,讨论市委书记陈金虎所作的市委常委会报告和全会决议草案。
大家纷纷表示,未来五年是常州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阶段。报告和草案全面展示了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进展,为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是对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站位高,思路清,举措实,为“十四五”新的赶考之路标注了路线图,振奋人心,鼓舞前进。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常州市实施“532”发展战略离不开人才的大力支撑。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嘉秀娟表示,常州市将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共同富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市人社部门将充分依托“人才地图”,精准服务人才招引工作,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规范人力资源行业,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重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努力实现城乡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在民生工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实体经济是常州的立身之本。全会报告中指出,常州市要坚守实业,一着不让推进产业升级,攻坚重大项目,壮大产业集群。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冬铃表示,市发改部门将贯彻落实好“532”发展战略,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加快重大项目招引服务工作,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发展,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为常州“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石旭涌表示,市商务部门将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开放能级,推动外资外贸量质齐升,建好开放平台,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创优营商环境,着力补齐国际化进程中的短板。国家税务总局常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樊良生表示,全市税务部门将以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峻表示,全市住建部门将结合高铁新城建设、老城厢复兴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实施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让城乡居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又能拥有诗意田园生活。市交通局党委副书记、局长薛晔表示,常州市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交通部门责无旁贷,将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进“三纵四横”干线铁路网、“三环19射”高速公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形成畅通快捷、衔接高效、运输品质高、创新动能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并将之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用情用力促进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钱旭健表示,市民政部门将瞄准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高质量推进民政事业,为经济运行和社会安定和谐做好兜底性工作。对重点困难群体,常州市将确保摸清底数,实现精准保障,建立科学增长机制,实现低保、低保边缘等政策性兜底标准稳步提标。同时,将关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保证充分发挥“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作用,有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专、精、细”。
“报告展现了抢抓机遇的意识和敏锐性,让我们行有方向、干有抓手。”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表示,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武进将做示范、出经验。尤其在全力以赴加速科技创新方面,武进将抢抓机遇,深化高新区与“创新之核”科教城融合发展,联合打造“科创走廊”,高起点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芯创天地”、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龙城金谷(南区)、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常州西太湖科学城等创新载体。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奔跑计划”,加快构建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的“双招双引”武进模式,全面增强以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竞争新优势。
钟楼区委书记沈东表示,钟楼区将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发展要素,加速提升区域承载力和竞争力,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和钟楼区“中轴枢纽支点、都市智造高地、运河文创名区、生态宜居家园”战略定位,坚持“老城复兴、西进提速,东西融合、产城一体”战略方向,自东向西打造老城复兴样板区、数字经济先导区、“两湖”创新先行区、乡村振兴实验区这四大功能区,全力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
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金林表示,将重点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未来产业、引领高职教育三大任务,打造国际合作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科技服务核心区、未来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国际合作、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产业培育、高职教育六个新高地,当好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引擎,为常州争创更多“第一”“唯一”提供更强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