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溧阳市纪委监委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深入开展“清廉溧阳”建设,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政商关系亲清与共、亲上加清,为营造一流县域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以过硬之举强化监督,着力解决“亲而不清”的问题。对照“四风”表现形式开展排查梳理,从严整治营商环境领域隐形变异问题,压实履行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坚决纠正阻碍市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政策落地等行为,重拳整饬履职不力、作风漂浮等问题,有效打破“卷帘门”“旋转门”等壁垒。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发监督提醒函和廉情抄告单10余份,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压减权力设租寻租和保租护租空间,铲除隐性障碍和潜规则。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教育管理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守住清正廉洁底线,做到有交集无交换、有交往无交易,推动政企各循其道、各得其所。
以务实之策凝心集智,着力解决“清而不亲”的问题。定期召开特约监察员会议,常态化开展电视问政,持续寻策问道、跟踪问效。广泛聘请监督员、招募“体验官”开展第三方评估,邀请新闻媒体开展监督,为政务服务“找茬”、为营商环境“挑刺”。畅通、扩大投诉、举报、建议渠道,强化对职能部门的权力约束,倒逼从“政府思维”转向“企业视角”,从“干部姿态”转向“企业位置”,破除以平庸求平安、以推责求免责的言行。
以仁爱之心激励干部,着力解决“亲而不为”的问题。通过集中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前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营商环境优化相关堵点断点,走访168家企业、96家沿街商户,向市委市政府呈报监督专报3期,着力解决劳动用工、交通物流、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等帮扶政策措施落实不力问题,积极“穿针引线”、协调开辟“绿色通道”,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正负面清单,并利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契机,督促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公心、抛私心,树牢主动服务企业、积极担当作为思想,靠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容错免责、澄清保护机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1名领导干部及时澄清正名。(黄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