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州海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总署、总关工作部署,深化“五关”建设,围绕“四个盯牢”,制订“12345”工作举措,扎实推进队伍强基提质、改革创新驱动、优质服务提升三项工程,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水平、工作效能,积极打造忠诚担当、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基层海关。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常州海关闻令而动、向“疫”而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筑牢国门防线,一手抓服务保障、促进复工复产,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2020年主要工作情况
2020年1-12月,常州海关审结报关单10.1万份,监管进出境货物1585万吨,进出口商品值90亿美元,分别下降17.3%、增长49.7%、增长16.5%。监管集装箱31.9万箱次,增长51.4%。验放进出境旅客7.1万人次,下降88.1%;签发原产地证书7.6万份,金额43.4亿美元,签发数量同比下降0.1%,金额与去年持平。
(一)强化政治机关意识,高站位走好“第一方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四个一”学习制度。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推动“三个问题清零机制”落地。深入推进“蓝天2020”“国门利剑2020”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开展“阳光扶贫”;与东台市头灶镇中渠村签订为期3年的“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协议;连续第十年参与“金钥匙扶贫”捐资助学活动。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服务对外开放。
着眼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全面落实“双稳”工作要求,形成本关服务举措。用好企业问题清零系统,推动辖区内1540家企业完成注册,注册数量位列关区第一,问题办理好评率达100%。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果,12月1日-31日,常州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3.54小时,较2017年压缩69.9%,优于2019年整体通关时间水平。强化“区港联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首家综保区内大宗物资物流分拨中心——新加坡GKE公司华东地区铝锭物流分拨中心建成。以常州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契机,起草常州跨境电商发展方案,积极向地方建言献策,助力常州跨境电商业务恢复,并首次开展B2B海外仓出口监管方式业务。优化企业信用培育“常州模式”,新增海关高级认证企业8家,合计42家,数量位列南京关区第二。新培树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总署知识产权保护“龙腾行动2020”行动重点企业,入围企业合计3家,位列关区第一。在关区率先开展知识产权预确权试点探索。深化“数据+研究”,充分发挥统计监测预警作用,围绕对美贸易等热难点开展专题分析。
(三)坚持科技改革引领,高效能推动业务创新。
签发全国首单智能审单原产地证书,自8月10日试点启动以来,通过智能审单自动审核签发原产地证书2.6万份,约占同期签证量74.75%,平均审核时长从每单1.3小时缩短至37秒。在关区率先启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模式改革试点,通过无感卡口、货物分类管理、概要申报、创新后续监管、区块链数据平台、无车辆运输进出区业务等创新举措,实现货物进出区效率大幅提升,帮助企业每年节省数百万元相关物流费用。获批以常州合全药业有限公司为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改革试点,为南京关区首家;推动“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改革试点”在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服务保障常州首次开展综保区内全球维修业务,武进综保区小域智能无人机伞降系统维修项目顺利启动。继续做好创新后续监管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稽查”试点,提升稽核查绩效,稽查各类作业办结数、追补税进度等位列关区前列。探索建立海关科技创新专家智库。做好科研立项管理,获得省科技厅项目立项1项、总关科研项目立项1项,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总关科研项目4项。优化实验室管理,自主研发“罗曼”信息化系统,推荐危包检测中心成为海关系统唯一参与全国创新争先奖申报的团队,并申报总署科普基地;推动保健中心实验室获得生物安全实验室P2备案等3项证书。
二、2021年初步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总署“五个一流”“五个新作为”以及总关“四个把握”新要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制度创新、整合优化、巩固提升,做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关建设的新征程。
(一)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建关力求新提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战略部署。深入践行人民海关为人民,将执法为民体现在海关发展方方面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持续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示范明显的党建品牌。
(二)坚持系统思维,改革创新力求新突破。通盘考量本关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加强协调和配合,加强上下内外衔接,使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积极参与长三角海关一体化,合力推进税收征管、物流监管、保税监管一体化,加快“联动接卸、视同一港”、属地纳税人协同管理等试点步伐。推动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落地,探索加工贸易网格化管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业务科技一体化,加速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加强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更好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三)坚持依法履职,维护安全力求新实效。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筑牢国门安全防线。关注《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等新法规的颁布实施,提升执法关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加强一线监管,持续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关注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后潜在风险,继续做好濒危物种、毒品等非法入境风险。针对机构改革面临难点、堵点,探索建立更加高效有序的检验检疫新模式。推进行业性专项稽查,优化多元化后续监管。
(四)坚持立足职能,促进发展力求新作为。助力地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布局,促进各类开放载体功能拓展和叠加,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配合地方政府全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直邮进出口、网购保税、B2B出口监管流程,保障跨境电商各类型业务顺利开展。推动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扩面增效,争取保税研发、租赁贸易等创新业态实现突破。支持常州推进“三港一区”进出口物流整合,支持地方恢复铁路运输监管作业场所、空港开展货运包机业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