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1mantbex 政府信息公开 澳门万博体育网站 354manbetx 1Manbetx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常州市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760/2018-00081
主题分类:卫生  体裁分类:通知  组配分类:医疗卫生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卫医政〔2018〕260号 发布机构:市卫计委
产生日期:2018-10-10 发布日期:2018-10-2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常州市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辖市(区)卫计局、宣传部、文明办、综治办、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总工会、团市(区)委、应急办、妇联、残联、老龄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特制定《常州市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常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常州市应急管理办公室       常州市教育局

常州市公安局        常州市民政局

常州市司法局        常州市总工会

共青团常州市委          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常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10日

常州市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具体实践,是预防和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我市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二、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按照《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政策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坚持党政领导,共同参与;坚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坚持分类指导,规范发展,着力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一)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快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二)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解。

三、主要举措

(一)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

1.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形式,加大心理健康宣传,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宣传部、文明办、卫计委)

2.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公民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加强适应能力培养,逐步消除公众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引导心理异常人群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防止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主动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卫计委)

3.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援助队伍和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立常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开展有序、高效的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重视自杀预防,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方面的作用。(综治办、应急办、卫计委)

(二)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1.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单位员工日常培训教育计划,制定实施职业人群心理援助计划,通过岗前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心理评估等服务,向员工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其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宣传部、文明办、总工会、卫计委)

2.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和满足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针对大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提升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重视自杀预防,为留守流动儿童、遭受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教育局、文明办、团市委、妇联、卫计委)

3.关注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失独家庭心理健康。重视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和失独家庭等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入社会心理工作者等多种力量,为特殊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妇联、残联、老龄办、卫计委)

4.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三无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吸毒人员、闲散青少年、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综治办、公安局、司法局、卫计委、民政局)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鼓励和帮助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卫计委、文明办、总工会、教育局)

2.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卫计委、民政局)

3.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机构的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规范服务管理。(民政局、总工会、卫计委)

4.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或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技术帮扶、管理合作机制,不断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鼓励综合性医院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为市民提供心理评估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卫计委)

(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心理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心理专业高层次人才,加强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医务社会工作者等综合服务团队建设。加强心理服务专(兼)职人才定期培训、继续教育及规范管理。发挥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心理健康学术交流、培训、科学研究等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发展。(卫计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常州、平安常州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卫生计生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心理服务统一的指挥联动系统,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响应机制。

(二)强化基础保障。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管理,研究制定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好经验好方法。研究制定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科研、人才、经费等特殊政策支持。

(三)加强监督管理。以规范心理健康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日常监管。加强对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

(四)加强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研究。鼓励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广应用效果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方法。鼓励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有关专题研究,为政策法规制订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鼓励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心理健康服务相关设备和产品研发,完善基础数据采集和平台建设。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狗万不能提款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万博娱乐彩票官网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