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以贯之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砥砺奋发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凝心聚力强党建
1.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高度统一思想,将党建工作作为全委的“一号工程”,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固定学习日”制度,上半年累计召开党建工作大会、党组及党组(扩大)会议等9次,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最近指示精神,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一致。强化支部建设,规范组织生活,按要求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并通过换届改选增强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丰富组织生活,与三井社区、人行、工行等开展支部共建,积极组织参加一袋牛奶的暴走、道德讲堂等活动,“万名党员干部学法考法”获优秀组织奖。
2.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联系点方案,委领导均挂钩一个辖市区发改部门。突出工作重心,编制《市发改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提出22项任务;确定“对标找差抓提升、创新思路促发展”的活动主题,确立对标找差自加压、深入剖析自整改、抢抓机遇自努力三大实施路径,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128项。丰富活动形式,通过对标学习、基层调研、企业座谈等形式巩固活动实效,组织发改系统干部赴中山大学研修,创新开展“我为常州高质量发展献一计”交流活动,形成专题建议20余条;录用解放思想大讨论简报信息数量居市级部门前列。
3.积极配合巡察整改。精心部署安排,高度重视市委第二巡察组对我委为期一个半月的政治巡察,配合做好巡察汇报、个别谈话、台账资料、走访调研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细化整改措施,对市委第二巡察组反馈的三个方面12类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汇总、逐条研究,确定了60项整改任务、145条整改措施。扎实推进整改,对能立即整改的,做到即知即改;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制定整改计划,逐项推进整改,确保问题整改不走过场、不做样子;认真开展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巩固巡察整改成果,严防各类问题回潮反弹。
4.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宣传和学习,制定作风建设职责清单,自觉接受市纪委、市监委第十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静思、善谋、笃行”的工作氛围,大力开展前瞻性研究,形成了《凤凰涅槃 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常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市场化债转股》等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多篇成果获得市领导批示和肯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扎实做好信息宣传,外宣、内宣工作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上半年举办新闻发布会2次,省发改委门户网站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新闻数量名列前茅;被两办录用政务信息100余篇(次),排名同比大幅提升。
二、真抓实干再攻坚
1.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有效发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专项一组组长单位职责,以热电联产整合、压减非电行业用煤、淘汰燃煤锅炉为工作重点,督促辖市区落实减煤任务,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为430.8万吨,比2016年同期减少65.1万吨,削减率为-13.13%,达到并超过时序进度。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一批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发电项目稳步推进,东部热网整合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855兆瓦。
2.深入开展扶贫协作。积极开展“阳光扶贫”工作,充分利用自有资源推进项目帮扶,确保扶贫效果长效化。扎实推进苏陕扶贫协作,不断拓展协作领域、推动产业合作,通过“互联网+基地+实体店”的模式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组织苏辽对口合作,签署《江苏省常州市 辽宁省葫芦岛市推动创业创新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互访交流和文化交流。有序推进南北挂钩合作,与盐城市签订《万博娱乐彩票官网
-盐城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度挂钩合作计划》;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在2017年度全省45个共建园区考核中位列第4。与此同时,援疆援青、支援三峡库区、长三角合作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3.推动金融健康发展。大力推广市场化债转股,在市委党校、市人大通过讲座、答疑等形式广泛宣传市场化债转股内涵及操作实务,组织开展企业与债转股实施机构对接活动,常高新集团的债转股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部署防范非法集资和债券还本付息工作,确保创业投资和企业债券发行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成功发行“18伟驰”二期企业债券,融资规模4.5亿元;获批境外发债3只,发行规模达23亿美元。
三、高点定位谋发展
1.注重规划引领。加强与“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宁杭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的深度融合,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相关任务,重点谋划溧阳融入南京都市圈、金坛区江苏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一批重点事项,积极就苏澳合作园、中德创新园等事项向上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扶持。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常州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常州市东部片区供热管网规划(2017-2020)》《常州市低碳发展规划》等一批发展规划。全面检验规划成效,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为更好地推动规划各项任务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2.加强监测预警。编制完成《常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分解下达年度主要经济预期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密切关注和监测十大产业链发展状况,深入分析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结构性问题突出、财政增长持续性不强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形成分析报告,提出调控举措,为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3.实施目标考核。牵头制定常州高质量发展个性指标,瞄准常州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苏澳合作园区和中以及中德创新园建设、常金一体化发展、村(社区)道德讲堂创新发展、生态绿城建设、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建设等6个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完善星级企业评价办法,进一步引导企业形成依法诚信经营、资源集约利用等发展理念。
四、提质增效抓项目
1.加快项目推进。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编制下达各类项目投资计划,着力引导重大项目由注重规模向量质并举、效益引领转变,认真研究常泰过江通道、苏锡常城际铁路等规划方案;德胜河航道整治、机场路高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进展。上半年,33个省重大项目中的29个完成投资163亿元,其中开工在建项目22个,开工率为75.9%;16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3.6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97个新建项目中有70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72.2%;新增签约超30亿元重大突破项目2个,新增入库3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
2.提升项目管理。健全重点项目管理新机制,研究制定《2018年常州市重点产业项目推进考核细则》《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筹备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三年滚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管理体系,重点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实施性。改进项目考核评优方式,参与成立市重点项目督查工作组,开展月度巡查督查和项目点评,及时梳理和解决项目存在问题,上半年累计巡查项目242次,交办问题131个、解决56个。
3.优化项目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公平竞争性审查制度。积极推行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素质提升“三大工程”,进一步压缩简化项目服务时限和审批流程,取消对工程咨询机构资质、企业投资项目环评和节能报告前置的要求,探索容缺审批新模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主动帮助企业破解难题,谋划项目推进路径,实现“事项全覆盖、服务全方位、审批全提速”工作目标。
五、创新转型添活力
1.扎实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编制完成2018年十大产业链推进工作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动态调整十大产业链企业库,稳步推进“常州市十大产业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会同辖市区研究当地主导发展的产业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培育重点。上半年,十大产业链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3个产业链增速均达25%以上。
2.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全市星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培育形成以互联网经济为龙头的创新产业集群。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产业创新)试点方案修编和第一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考核工作,新北区成为我市首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举办“龙城英才计划”商务服务业招商引智活动,更加突出服务业高端人才招引。
3.积极推动产业创新。编制《市产业创新中心创建指南》《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启动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组织天合光能、中简科技等4家单位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12家单位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常州高新区、别桥无人机产业园、常州汇新公司成功入选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万帮充电获评省级“双创”团队。
4.鼓励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纺织服装、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静脉产业、氢能产业等前沿产业在常州落地生根。组织实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完成首批低碳示范单位认定工作,积极争取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基地落户。提前谋划启动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指导滨江经开区申报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六、巩固深化推改革
1.积极推进“三大融合”提升。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出台《市级产城融合示范区2018年建设计划》,梳理确定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优化等四大类重点项目。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制定《常州市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及创新示范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并在全省率先实施,重点推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军民融合产业培育科创港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争取产教融合重大试点,上半年累计获得公共实训基地专项和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超过7000万元。
2.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初显成效,石墨烯小镇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优秀创建小镇。溧阳别桥无人机小镇、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武进瑞声科技小镇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创建数量与南京并列全省第一。
3.创新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前期工作,系统谋划重点项目(库)、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建好人口规划和人口发展平台,与市国土局签订“信息和数据共享合作框架协议”,整合提升平台服务功能。牵头协调全市富民增收工作,编制年度工作要点,优化完善“常州富民”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稳步开展重点特色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和全市镇村公共服务功能配置调查,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4.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试点。统筹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有序推进包括12家市级行政机关和56家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在内的第二批试点单位进行脱钩。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双创示范园入选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协调开展“太湖流域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试点”,制定试点工作计划和运行机制,推动国家试点实体化、项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