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各大中小学校的陆续开学,学生们的暑期生活也宣告结束。为了解学生的暑期生活状况,近期,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中小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班及旅游情况开展调查。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受访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电话随机访问学生家长110名,收回有效问卷107份。从调查对象构成看,女性58人,男性49人,分别占54.2%及45.8%。从学习不同阶段看,其中小学生家长16名,占15%,初中生家长91名,占85%。
二、培训辅导班成为假期生活优选
近几年来,迫于升学、社会竞争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居民家庭教育消费中课外学习辅导需求也愈发旺盛,每每提起暑期生活,培训班成为热门话题,暑假成为了学生参加辅导班的黄金时间。
1、超半数以上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班。调查资料显示,随机访问的107位中小学生家长中,有61名受访家长表示子女参加暑期培训班,占比57%,未给孩子报培训班的为46人,占43%。从参加培训班的数量看,仅参加一个培训班的为25人,占比41%,有36人参加2个及2个以上培训班,占比59%。“大家都在补,不补不行”反映出大多数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心声。
2、培训课程多以文化课为主。如今培训班种类越来越多,学习类及才艺类成为主导,其中学习类占比最高。调查数据显示,暑期参加课外培训班多数以“学习类”为主体,占比83.6%,“才艺类”学习也颇受家长青睐,占比19.7%,体育类占比13.1%。从不同学习阶段看,小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生,分别为68.8%及54.9%。其中,初中学生参加学习类培训班的比例为86%,比小学生高出4.2个百分点,而小学生参加才艺类及运动类兴趣特色班的比例分别为36.4%和27.3%,高出初中生24.4和17.3个百分点。
3、“望子成龙”催热学习班经济。家长的意愿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的关键因素。在随机访问的107个中小学生中,61人参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人均暑期培训班花费3923元。其中,“学习类”培训班的人均花费最高,为4434元;其次是“运动类”培训班,人均花费为2500元;“才艺类”培训班人均花费为1900元。
三、学生族成为暑期旅游市场主力军
如果说参加暑期培训班是学生们的暑期必然选择,那么暑期出游在近几年也越来越成为学生们暑期生活的常规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利用暑假外出旅游,既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又能放松身心、排解压力。
1、旅游成为学生暑期“常规项目”。调查数据显示,63.2%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在暑期出游,未出游的占36.8%,超6成家长愿意带孩子一起出去看世界。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31.0%的家庭选择自驾游,占比最高;28.6%的家庭是完全自己安排行程的自助游;19.0%的家庭选择通过旅行社、旅行网报团游;11.9 %的家庭选择让孩子自己参加青少年夏令营。从出游天数上看,“3-7天”的中长途游最受欢迎,占比为63.1%;“1-2天”的短途游占比为23.8%;“一周以上”的长途游占比为15.5%。
2、省外国内游占比最高。在出游的学生中,“省外国内游”占比最高,为58.3%,出游目的地多为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选择“市外省内”游的占比20.2%,以前往南京、无锡、苏州等常州周边城市的居多;15.5%的受访者选择“市内”游,主要前往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溧阳等地;8.3%的受访者选择“国外”游,出游目的地主要为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从出游花费看,“国外游”的人均花费为17786元,“省外国内游”人均花费为2839元,“市外省内游”和“市内游” 的人均花费分别为1602元和24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