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通关效率,兑现服务承诺
(1)开通服务“绿色通道”,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为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口岸通关和查验服务。在工作时间外加班验放的,提前2小时预约,在双休日、节假日加班验放的,在假期前半天预约;对超高超大或其他特殊包装运输货物的进出口,经申请可派员上门验放;
(2)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便捷通关模式,继续扩大“联网监管”、“网上支付”企业范围,年内建设并运行减免税网上申请预审系统,提高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3)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在申报资料齐全、有效、合法的前提下,承诺办理减免税、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报关单进口付汇证明联、出口收汇核销及退税报关单等事项,审批时限在现有基础上缩减20%。
二、实行分类管理,用足用好政策
(1)对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改造、科教用品、国家级研发中心等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引进设备全面进行免税政策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
(2)对A类及以上企业实行便捷的监管模式,对进出口货物优先接单、优先验放,充分享受区域通关、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等“守法便利”优惠;
(3)对A类以下企业进行梳理,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良好的守法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推荐,指导企业提升类别,以便享受相应的优惠便利。
三、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难
(1)建立关长巡视带班制,完善进出口通关事务应急处理机制,实行科长现场值班,对进出口通关的疑难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2)实行特事特办,全力服务大项目建设。对市委、市政府支持的大项目、大企业实行“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指定专人联系,提前介入、对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设备进口免税政策,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3)继续办好207076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加大关务公开和政策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知情权。坚持网络在线服务承诺,做到咨询服务热情细致、有问必答;
(4)不断扩大政策宣传受益面,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根据不同性质企业的需求,年内将分别举办外资、台资企业政策答询会或业务培训,提高企业自主应变能力。
四、发挥预警功能,优化口岸环境
(1)充分发挥海关统计分析的预警监测功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商品进出口进行监测,及时预警,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各级领导及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2)全力支持常州外贸平台建设。支持常州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叠加建设、空港货物建设和开放、录安洲码头扩建和开放验收以及武进出口加工区等建设的申报。
五、坚持理性执法,贯彻宽严相济
(1)坚持“预防、规范”为主,帮助企业依法、诚信、健康发展,保护守法企业正当权益,当好企业参谋;
(2)除正常查验、核销,举报案件、专案,上级交办督办事项等特殊情事外,一般不安排“宁静日”下厂;
(3)对违规情况的处理,按照“自纠从宽、恶劣重罚”原则,坚持宽严相济,以帮助企业整改为主,正确把握严肃性与灵活性,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环境。
六、严明作风纪律,强化自身建设
(1)大力推行关务公开,创建“阳光海关”。在报关大厅和网站上完善业务“咨询台”、法规政策公告栏、关长信箱、投诉信箱,提高执法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及海关行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杜绝一切乱收费,对上级规定的行政收费项目尽可能按标准的下限收取,并接受监督;
(2)严格执行“海关人员六项禁令”和“海关外勤工作九不准”,自觉接受工作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