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统计局:
现将《2012年全市工业统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工业统计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省统计局工业处
常州市统计局办公室2012年3月26日印发
|
共印10份
2012年全市工业统计工作要点
2012年工业统计工作总体思路是:围绕国家统计局“四大工程”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任务,以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为重点,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夯实企业统计基础为抓手,切实践行统计工作“三个提高”,进一步提升全市工业统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大力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
1、严格单位审批制度。按照“先有库后有数”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规模以上单位申报审批制度,把好新建投产企业入口关。适时通报各地新建投产企业审核认定情况,并将审核通过率纳入工业统计工作考评。加强与基本单位名录库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强工业统计单位的核实比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基层单位各项属性指标。按照国家规模以上制度标准,抓准抓全统计调查单位,为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调查体系奠定基础。
2、确保平台数据质量。加强企业平台上报数据情况的跟踪监测,双轨制期间制定下发“久其”和“一套表”二套数据库外比对程序,加强数据的审核比对,确保不同表种同一指标上报数据一致性;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制度,规范企业上报时效性和数据质量上报要求;加强企业联网直报业务指导与督查工作,除军工企业和经批准的统计代理机构外,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不得代替企业上报数据,不得自行修改企业原始数据;健全和完善工业统计工作考核制度,将一套表数据质量控制纳入辖市区工作考核,提高一套表平台上报率、验收率和二套数据的一致率;及时总结双轨运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确保单轨制如期实施。
3、制订工作应急预案。制订企业一套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困难预计充分,预案考虑完善,以有效提高市县乡三级统计机构处理和应对一套表改革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上下畅通、快速反应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一套表改革运行平稳、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顺利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
4、提供维邦技术支持。以一套表平台作为采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资料的主渠道。当一套表平台上报渠道出现堵塞、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正常采集时,紧急启用备用维邦网上直报平台,确保久其上报数据不断不乱。
5、强化业务培训指导。积极适应统计改革的新要求,强化对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年内面向乡镇工业统计人员组织一次软件平台操作和数据审核培训。深入开展“下企业、送服务、促规范”活动,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及时收集一套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业务问题,统一组织问题解答,切实提升企业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引导和督促乡镇统计机构适应一套表改革新形势,重新梳理和明确业务工作流程,打破专业表种设置,确保企业各类统计数据准确及时上报。
二、着力夯实工业统计基础工作
6、狠抓企业持证上岗率。分层次建立规模以上企业联系人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统计人员调整、变动情况,强化企业统计人员上岗证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监督,切实提高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比例。
7、开展企业规范化达标验收。加强对企业依法统计的宣传,规范企业统计工作流程,提高数据采集、报送、归档等工作的规范化程度,确保各项统计制度要求执行落实到位;配合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的制订,有序推进工业企业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积极创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企业。
8、适度推进企业电子台账。鼓励并支持各地积极开展推广使用企业电子台帐,结合省局电子台账模式,根据各地区工作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力量较强、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有步骤地推进企业标准化电子台账应用。及时了解电子台帐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加强电子台帐的修改完善,为电子台账全覆盖奠定基础,积累工作经验,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推广使用电子台帐。
三、着力加强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9、严格常规统计报表数据审核要求。及时监控、审核企业平台上报的各类统计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了解情况,纠正问题。加强产品产量与行业产值、工业用电量与能源报表、从业人员与劳动工资报表的关联审核,提高按新行业标准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加强企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增幅异常、总产值与用电量、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数据变动匹配性等相关审核。
10、加强成本费用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从综合数据地区协调性、指标匹配性、专业一致性等多个角度,加强成本费用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数据表内、表间及年度数据波动。增强对重点指标、重点企业、重点地区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调查数据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业经济的总量和结构情况。
11、修订和完善工业增加值评估管理制度。结合成本费用调查成果,修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发展速度评估办法》,按月测算评估各地月度和累计增加值及增速,并及时反馈和公布。加强工业增加值数据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控制,在上报月度产值数据的同时,监测工业增加值数据变化波动情况。
12、加强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力度。根据《工业统计数据质量量化评价指标计分标准》,利用国税、电力等部门应税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等相关指标,定期开展全市和各辖市区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量化评估,及时向各地区反馈评估情况,每半年形成全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13、严格规范同期数上报。企业产值历史数据由国家统一导入一套表平台,各企业产值同期数与上年实际上报数有明显差异的应作出书面说明;新增企业根据投产年月及时上报同期数,防止因缺报、少报同期数导致速度虚增现象。
14、建立主要数据事后质量查询制度。建立工业统计主要指标数据质量事后查询制度,对增速波动较大的、特别是工业统计主要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较差的局部地区和企业,市县联动,开展数据质量查询和检查。
15、加强月度重点数据的预警预报。建立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总量及增幅等重点指标月度数据预警预报制度,结合工业用电等相关数据,加强对全市及各地区工业生产运行趋势的分析判断,提高各地区对综合数据的把握能力,对趋势出现背离、数据波动异常的地区,及时了解情况,查询原因。
四、努力提升工业统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6、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信息工作。按月做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及生产、出口、效益等重点指标的跟踪监测工作,及时反映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强对企业微观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不定期召开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工业经济形势分析研讨会议,确定重点研究课题,加强市县联动,撰写调研报告,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经济决策参考。
17、建立企业集团统计制度。加强与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企业集团统计调查制度,形成满足和适应地方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跟踪企业运行情况,发布调查数据,编印统计资料,为市委市政府调控管理提供依据。
18、开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切实把握国家统计局开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的机遇,加强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跟踪监测,认真做好景气调查资料的开放利用,为地方党委政府正确把握经济走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