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平安资讯 >> 警务动态 >> 内容
人民警察队伍: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时代的先锋
发布日期:2007-10-13   来源:公安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时刻冲得上的队伍,是一支正气浩然、英雄辈出的队伍。你们不愧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党和人民感谢你们。”2007年5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代表时,对全国公安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人民警察留给历史相册的,是熠熠生辉的先锋群像和时代丰碑: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是他们用血肉之躯迎接扑面而来的子弹、匕首,是他们用透支的生命扛起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他们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他们的神勇与威武成为时代精神的一种,他们走到一起,就是一支充满浩然正气的队伍。

  年轻的妈妈要上夜班去了。她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好好睡觉。

  孩子说:“妈妈,你走吧,有警察叔叔打坏蛋,我不怕。”

  这是孩提时代的一种记忆。

  有警察在,我们不怕。记忆或许会慢慢淡去,但是记忆里人民警察的神勇形象,却成为我们安宁生活的精神支撑。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如今我们即便与警察面面相对,也无法割舍掉我们心中由来已久的那种神秘感。

  1999年4月,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追捕中队成立,共四名成员。这是中国第一支专业缉逃队伍。

  追捕中队已经历三次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四人编制。到2006年的七年间,这个中队共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400多名,其中重特大在逃人员429名,包括公安部、贵州省公安厅及各地公安机关督捕的69个凶徒。因其神勇,因其神秘,民间给了他们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称“四大名捕”。

  “四大名捕”,这是透着武侠精神的头衔,显示着新时期人民警察的神勇,传递着寻常百姓心中警察形象的社会内涵。

  如果说,战争时期是军人在冲锋陷阵、出生入死,那么和平时期时刻面对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就是警察。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安全。从人民警察诞生的那一天起,这就成为最重要的职责。警察一代一代的更换,不变的是他们的疾恶如仇、他们的惩恶扬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一曲曲维护安宁生活的英雄赞歌。

  在新的历史时期,这赞歌唱出的依然是人民警察不变的神勇风采,而且更加鲜亮,更加高昂。

  2007年5月25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的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当知道刘立兵是安徽省公安厅打黑除恶专业队队长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紧紧握住刘立兵的手,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在中国人的道德字典里涵义丰富,却无不指向评价的至高点。这个字以其内涵的无限张力最直接的阐释着芸芸众生对人、对事、对物的鲜明立场。而就在今天,我们听到了来自党和国家领导人口中的“好”,听到了来自更多人民群众心中的叫好声。

  好,就一个字,却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新时期人民警察最光辉的形象。

  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局长宋书英常说:“作为公安机关,有案破不了,没法向党和人民交代。”

  破不了案,无法交代。这话不是一个人的专利。这是人民警察对自己职业的基本要求,这是老百姓对人民警察的热切期待。

  据统计,仅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就侦办涉黑案件346起;破获经济犯罪案件6.5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90多亿元;破获抢劫、抢夺、盗窃犯罪案件150多万起;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6万起……

  而与此对应的数据是,2001年至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718名民警因公牺牲。

  令人叫好的安徽省公安厅打黑除恶专业队的民警,常年异地直接办案,有的民警一年有270天以上在外办案。在这个组建仅六年的队伍中,已有一名队员牺牲、多名队员受伤。

  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从来没有与生俱来的[FX:PAGE]神勇,铸就新时期人民警察大无畏精神风骨的是青春、热血和生命。

  他们本来就是百姓家的儿女,当他们头顶警徽回到百姓身边时,他们成为更多人的亲人。

  黄昏时分,一身疲惫的女民警回到家中。

  她的女儿问:你天天在外忙工作,你是否知道你的付出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啊。妈妈,如果有下辈子,你还会记得我这个女儿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不忍再提那位警察的名字。我们感谢她和她的战友们,因为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得以和身边的人共享安宁;我们感谢这位警察的女儿,因为她的提问,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可以忘记成千上万生活在你我身边的人民警察。

  他们可能是我们儿时的伙伴,可能是我们的中学同学,可能是自家的兄弟姐妹,也可能和我们素不相识。他们是平凡的,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工作;和我们一样买菜做饭……

  可是,他们肩扛着人民警察的职责。他们在劝慰着情绪激动的下岗、无业人员时,也许他们的亲人也在经历着下岗失业的痛苦;他们在精心守护着祖国花朵安全时,也许他们正在为子女的入托上学奔波;他们不分昼夜假日忙碌在街头巷尾时,也许他们家中年迈多病的父母正翘盼着他们的照看……

  走近人民警察,你会知道,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

  人民警察,就是这样一群在寻常生活中造就一个个不寻常的人。他们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在泪光中永远记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民警冷树春从警20余年,在派出所干了12年,坚持巡逻了12年。12年间,他积累了四大本巡逻日记共16万多字。2006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会见冷树春时握着他的手说:“你为老百姓当民警,你是人民群众平安的保护神。”

  为百姓当民警,当百姓喜爱的民警。这是新时期人民警察的集体宣言。2003年11月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确立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执法为民,简单的四个字,却字字千钧。正是这一理念,塑造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亲民、爱民形象。

  执法为民,这不仅是执法为民的崇高境界,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更是新时期老百姓对人民警察社会角色的渴望。

  照顾一个重刑犯的家庭长达八年,把其女儿当作自己的女儿呵护的浙江省象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何利彩说:“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觉得我们始终要明白‘警察’之前还有‘人民’两个字;我们每天的工作对象就是普通百姓,真情为民,就是我对‘人民警察’的理解。”

  “警察”之前还有“人民”,这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对自己职业角色的生动诠释。在象山,有人叫何利彩“何所长”,有人叫她“何阿姨”,有人叫她“何大姐”,有人叫她“阿彩姨娘”。这些有点乱的称谓,叫出的是新时期人民警察在群众心中的位置。

  2007年9月19日,53名全国道德模范名单正式揭晓,江西民警邱娥国当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云南民警罗映珍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13名人民警察和一名警嫂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

  时代的先锋,道德的模范,因为他们是人民警察,因为他们对人民的爱深沉。他们把血浓于水的真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周围的人。他们以人民警察的名义,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和流淌在身边的感动。

  如果找一个带有热度的词语来形容新时期人民心中的警察形象,那至少应该是“暖洋洋”。正是有了这份警民之间暖洋洋的真情,在千万个人民警察的周围总能形成和谐的氛围。这份真情,让每一名人民警察亲民、爱民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触手可及,更加深入人心。

  他们走出国门,从事的依然是警察工作,但他们展示的是中国警察的国际形象[FX:PAGE],也展示着中国的国际形象。

  “你好,感谢中国防暴队!”这句话出自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之口。他是韩国人,但是他说这话的时候用的是汉语。

  站在潘基文面前的是中国第五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在他和他的联合国同事眼里,这些来自中国的警察是“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

  这一天是海地时间2007年8月1日。

  北京时间的8月1日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新时期以来,脱胎于人民军队的公安队伍开始逐渐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警察、中国政府的形象。

  2004年9月18日,25名中国维和警察先遣队队员离开北京,飞赴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参与执行此次任务的中国警察共155人。这是中国首次向国外派遣成建制的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同年,中国还首次向阿富汗任务区派遣了高级警务顾问。此前还向联合国纽约总部选派了第一位维和警察官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高层决策。

  至今,中国已派出维和警察893人次。目前,仍有180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四个任务区执行任务。中国维和警察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在骚乱不断的利比里亚等世界高危险的角落,用过硬的警务技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警察的风采,扩大和提高了中国警察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维护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06年9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30集电视连续剧《无国界行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公安题材电视剧,该剧反映了中美两国警方围绕着禁毒这个跨国界问题的相互合作,展现了中美警察与跨国贩毒集团斗争的智谋、勇气和献身精神。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安机关面临着新的犯罪形势的考验,涉外管理和打击跨国犯罪的压力增大。1998年,中国向美国派出新中国第一名警务联络官,当时称缉毒联络官,主要是为合作打击两国的毒品犯罪。

  对外派遣警务联络官是中国政府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和研究,为加强国际警务执法合作,进一步严密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的网络布局,完成战略机遇期公安机关的历史使命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公安部先后向美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阿富汗、法国、俄罗斯、南非、英国等多个国家派出数十名警务联络官。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警察走出国门,他们常常是一个人奔波在异国他乡,但是他们并不孤单,他们的身后是一个以百万计的伟大集体,是一个以亿万计的伟大民族。言谈举止之间,他们以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身份,尽显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采。

  公安部网2007-10-13


 
 
主办单位:常州市公安局 苏040200000028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锦路1588号 邮编:213022 联系电话:0519-86620200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6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