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见义勇为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1995年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基金会成立10年来,坚持以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为己任,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广泛支持。
——坚持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表彰奖励工作,受奖人数逐年增多,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基金会成立10年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3000余人,颁发奖金、慰问金270余万元;先后有2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3人被授予“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3人被授予“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48人被授予“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192人被授予“常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涌现出以张志康、顾明学、周俊、周权大、蒋国平、王国平、殷雪梅等7位革命烈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群体。基金会坚持集中表彰与平常奖励相结合,一方面对事迹突出、影响面广的见义勇为人员,做到涌现一个,表彰一个,力求奖励一个,教育一片;另一方面适时召开表彰大会,扩大社会影响。2003年前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性表彰大会,200年后调整为每两年召开一次,档次和规格高,每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都亲自到会颁奖,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近年来基金会还积极配合严打整治、打黑除恶、追外逃等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治安信息员奖励办法》、《奖励见义勇为出租车驾驶员办法》等一批重奖见义勇为群众的办法,收到明显的社会效果。
——见义勇为基金规模逐年扩大,基金管理严格规范,为见义勇为工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基金会成立10年来,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累计达到3000万元,基金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市基金会实有资金达到1500万元,武进区基金会实有资金达到800万元,在全省县级基金会中名列第一。1995年以来,全市见义勇为基金以年均16.4%的速度递增,其中市基金会专项基金年均增长28.1%。基金会成立后,每年市委、市政府都拨专款给予大力支持,累计拨款50万元。各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热心于见义勇为活动宗旨的市民群众也踊跃募捐,累计捐款350余万元。同时,积极依托市财政、金融等部门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2001年以来连续3年基金增值都超过50万元,2004年更是达到近100万元。在基金募集、管理和使用上严格按章办事,做到管控严、审核严、监督严,确保专款专用,每年直接用于表彰、奖励、抚恤、慰问和宣传等方面的经费支出都超过总支出的90%以上。目前全市见义勇为专项基金运行良好,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广泛宣传发动,弘扬正义精神,努力扩大见义勇为的社会影响面和覆盖面。一方面,抓住机遇加大见义勇为宣传力度。省九届人大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决定后,市基金会充分利用新闻宣传,现场咨询、制作图板、悬挂横幅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新《条例》的热潮。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部署后,基金会乘势而上,在全市开展“见义勇为宣传日”活动,积极为创建活动作贡献。另一方面 ,选树重大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活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面对持枪歹徒毫不畏惧的个体业主蒋建祥、扑救火灾光荣牺牲的市工商联副会长王国平、以血肉之躯挡住杀人凶犯的出租车驾驶员恽雪源、舍己救学生英雄献身的英雄女教师殷雪梅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大篇幅、全方位的重点宣传报道,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见义勇为光荣”的浓厚氛围。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中,市基金会推荐的张志康、恽雪源、王国平等见义勇为先进典型连续三届榜上有名。在常州市一年一度“十佳好事”评选中,王国平、恽雪源、殷雪梅等见义勇为先进事迹也都入选。 [FX:PAGE]
——认真落实优抚措施,悉心为见义勇为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和保护了广大群众见义勇为的积极性。为了让见义勇为人员“英雄一时,光荣一世”,市基金会把贯彻实施《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作为见义勇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帮助见义勇为人员做好事、解难题、为实事的优抚措施。基金会成立10年来,全市有7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7人评为等级残废,25人受到晋级奖励,30人次重新安排工作,26人户口“农转非”,还有一批见义勇为人员受到就医、子女入学等照顾,发放抚恤金、补助金60余万元。市基金会积极拓宽优抚工作新思路,主动与市建设、卫生、园林等单位联系,为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颁发《优抚证》,赠送保险金,这一举措得到省基金会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充分肯定。每年春节,都委托邮政部门设计定制专门的贺年卡,寄赠全市见义勇为人员,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使见义勇为人员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此外,基金会还认真做好见义勇为人员的维权工作,近年来平均每年接待处理见义勇为来信来访30多件(次),让见义勇为人员满意。
——加快推进见义勇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保证见义勇为工作健康发展。基金会成立10年来,组织机构日益健全,目前7个辖市、区都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和专项基金,其中武进区基金会已获准注册登记;全市基金会现有见义勇为专职人员18名,基本做到了“四个一”:即有一个办公室,有一名专职人员,有一部联系电话,有一套工作台账。工作关系理顺到位,两级见义勇为工作机构全都挂靠在公安机关,从市公安局到各辖市、区公安(分)局都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扎口部门,基层所队落实了见义勇为工作联络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先后建立了信息上报制度、奖励分级审核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全市现有见义勇为专兼职信息员350余名,基本保证了情况信息的及时上报;对表彰奖励实行分级把关,做到基本事迹材料清楚、真实,避免了小事重奖、大事轻奖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实行定期的工作例会制度,组织基层基金(分)会交流工作情况、探讨具体问题,加大了工作的指导力度,由于例会既有工作布置,又有进度检查,对推动面上工作开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内部管理趋于规范,严格实行基金会工作年检、财务工作年审规定,每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工作,向理事会报告财务审计情况,主动接受监事会的监督,确保了基金会各项工作依法运作遵章办事。
基金会成立10年来,在各方面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思路和特色,但面对新形势,见义勇为工作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是基金会永远不能结束的使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愿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