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坛区夏粮收购形势较为复杂,呈“开秤早、进度慢、商品粮总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
一、小麦生产情况
从统计局了解到,今年全区小麦播种面积为17.78万亩,较去年增加了7000亩;亩均单产为324公斤/亩,同比增加了10公斤/亩;总产为57607吨,同比增加了4979吨。受小麦灌浆期高温影响,该区小麦收获期比往年提前了近10天,5月20日后,新产小麦便陆续上市。
二、收购准备情况
金坛区国有粮食企业从4月底便开始着手夏收准备工作。至5月中旬,全区腾出接新仓容近6万吨,完全满足夏收需求;在收购前,6160万收购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
三、前期收购情况
5月20日起,金坛区部分社会企业、养殖户便开始收购新产小麦。5月28日,区粮食局组织全区收购企业、库点负责人召开了夏粮收购工作启动会议,正式开秤收购,开秤时间较往年提前了近一周。截止到6月5日,全区统计范围内企业合计收购小麦7328吨,同比减少了7276吨,减幅达49.82%。收购价格方面,从开秤之日起,各收购企业、库点按市场价以质论价,收购均价维持在105元/百斤左右。
四、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一)本地小麦产量减少,储备轮换亟需新模式。受气候、市场价格、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从前年起,金坛区小麦播种面积呈断崖式下降,由早前一直保持的21万亩降至17万亩,小麦总产锐减,已不到6万吨。根据往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除开外流以及本地养殖户收购的这部分小麦外,真正流通于本地收购市场的小麦数量,只有3万吨左右。今年该区省储小麦规模进行了调整,小麦两级储备总量增至2.68万吨,综合本地小麦质量因素,现今地产小麦已无法满足储备轮换需求。因此,从前年起尝试外采以满足轮换需求,外采量约占轮换总量的30%。下一步,计划继续拓展外采渠道,在满足轮换任务的同时,力争做到明显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同时,金坛区也计划改变以前每年必全部轮换的模式,视市场行情而定,部分轮换储备小麦。
(二)小麦质量参差不齐,储备粮收购难度增加。近几年,金坛区小麦赤霉病、呕吐毒素含量超标频繁爆发,无论是对售粮农户、还是对收购企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今年早些时候,从农林部门了解到,全区小麦赤霉病情况不容乐观,病穗率超过了3%。进入收获期后,常州市粮油质检站对监测点小麦进行了扦样,目前,16分样品已有4份得出了数据,两份呕吐毒素指标在500以下,两份严重超标,分别为2300和2600。另外,薛埠储备库也运用快检设备对部分库点送来的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数据均超过了1000。因此,面对严峻形势,各收购企业、库点放慢了收购节奏,收购量同比减少了将近一半。
(三)南顺集团退出本地收购,收购压力集中于国有企业。从去年起,金坛区的顺集团即开始暂停收购本地小麦,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区小麦卫生质量难以符合其生产需求。往年夏粮收购主力以储备库和南顺为主,南顺的本地小麦收购量基本都在1万吨左右,现今这部分数量将全部转移,这无疑增加了储备库及延伸收购点的收购压力。既要保护农户利益,同时在小麦卫生指标大面积超标时承担经营风险,国有收购企业步履维艰。
五、对收购工作的建议
面对今年的形势,我们建议区政府、市粮食局适时启动超标粮处置办法,降低企业收购风险,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