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民服务 >> 价格信息 >> 内容

粮食产量跌、价格低 自食自用量及存粮量双降——常州市2017年度农户存售粮情况调查

发布日期:2017-04-06      来源: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期,我局组织了溧阳市和金坛区发改委开展了调查年度(201641—2017331日)农户存售粮情况调查。本次共调查18户粮食点调查户,户均人口3.9人。调查资料显示:户均播种面积处于持续减少趋势,本年度下降到6.59亩,比上年度减少0.46亩,降6.52%;户均粮食产量和售粮均下降,其中户均产粮2893.25公斤,同比减产14.66%,户均售粮2484.54公斤,同比增7.06%;户均存粮808.04公斤,同比减37.26%

一、面积减、亩产降、存粮减、待售少

(一)播种面积减,亩均产量降,粮食产量回落明显

本年度户均耕地面积4.35亩,同比减少0.79亩,降15.37%,户均粮食播种面积6.59亩,同比减少0.46亩,降6.52%,复种指数为1.51,同比上升0.14。本年度户均粮食耕地面积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征用,如金坛的汤留福减少2亩,二是土地流转,如金坛的周梅芳、溧阳的张海兰和施德新,分别减少0.77亩、1.9亩、9.4亩。户均播种面积的减少主要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其次是个别情况如溧阳的戴立青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种植小麦导致该户同比减少1.8亩。调查年度内粮食亩均产量为441.04公斤,比去年的480.89公斤减少了39.85公斤,降8.29%2016年天气相当不给力,小麦在播种期遇到连续大雨及强降温,秋播基础较差,孕穗抽穗期又以晴雨相见的湿热天气为主,部分地区相继出现赤霉病,而秋粮情况更糟,生长期受到“先涝后旱”的双重自然灾害影响,收割前期再次遭遇强风劲雨,穗发芽和倒伏现象较为突出,致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下滑严重。2016年小麦亩均产量314.42公斤,比去年的338.97公斤减少了24.55公斤,降7.24%;粳稻亩均产量584.85公斤,比去年减少了60.19公斤,降9.33%。因此,在户均播种面积和亩均产量双降的情况下,户均粮食产量回落明显,本年度粮食产量为2893.25公斤,同比减少497公斤,降幅达14.66%

(二)粮食产量低品质差,自食自用数量锐减

农户自食自用量为806.3公斤,比去年的934.54公斤减少128.24公斤,降幅13.72%。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其他谷物、豆类、薯类自用量分别为714.96公斤、54.74公斤、10.49公斤、3.8公斤、6.81公斤、6.66公斤。16年的稻麦的自食自用量同比上年大幅减少,其中粳稻是受产量锐减,影响自食自用量同比例减少7.26%,而小麦则由于去年赤霉病严重、品质差,大家减少了口粮和种子粮数量,如溧阳去年几户的自食自用量在50-90公斤左右,而今年完全没有。

(三)存粮减、待售少

今年粮食亩均产量大减,而出售率却在增加,因此存粮数量锐减。今年全市农户户均存粮为806.3公斤,比上年减少了37.26%。其中的户均待售粮为147.5公斤,较上年的536.11公斤减少388.61公斤,降幅达72.49%,待售粮占存粮数量19.85%,同比也下降24个百分点;各品种存粮中,以粳稻为主,743.22公斤,其次是小麦62.85公斤,大豆1.97公斤,分别占存粮比重的91.98%7.78%0.24%。今年存粮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上一调查年度基数大、本年度亩产低和出售率提高,上年整体粮食行情低迷,仓容紧张,社会收购热情不高,实际收购价格与农户期望差距较大,售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如金坛的潘一炳、倪寿庆存粮分别高达4003公斤和3305公斤,而本度农民农户意识到提价无望,加上收割期雨水多,粮食难以保存,一般都选择尽早出售,因此稻麦的亩均出售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加上16年产量低导致待售粮锐减。

二、粮价低、售粮减、收入降

(一)粮价低。各品种粮食价格各有涨跌,总体趋减,其中粳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平均每公斤出售价格分别为2.71元,1.44元、1.79元,4.28元,同比分别下跌0.37%34.84%9.6%和上涨2.15%。其中小麦的售价暴跌主要是因为质量的大幅下降,去年小麦迟播,入春后两次遭遇倒春寒,加上收获期连续降雨,导致今年小麦品质大打折扣,水分、不完善粒、赤霉病率较高,符合托市收购价的粮食少之又少,大多数是四等、五等以及等外粮,其社会收购价大多集中在60-80/50公斤,而低的甚至只有30-40/50公斤。从收购渠道来看,以往本地小麦基本都销往面粉加工厂,而今年由于质量原因有半数是进入常州市四季禽业有限公司、江苏八达畜禽有限公司等饲料加工企业,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二)售粮增。本年度户均出售粮食总量为2484.54公斤,比上年度2320.74公斤增加163.8公斤,增幅7.06%。其中:出售粳稻1505.34公斤,增37.67%;出售小麦852.18公斤,同比减少8.29%;出售玉米94.28公斤,同比减少60.67%;糯稻19.04公斤,同比减少46.88%;出售大豆13.7公斤,同比减少39.11%。

(三)收入略降。户均售粮收入5598.43元,比上年同期5673.83元减少了78.4元,减幅1.38%。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小麦的量价齐跌,其销量为每户852.18公斤,同比减少8.29%,售价为1.44/公斤,同比下跌34.84%,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小麦出售金额同比减少每户831.09元;收入增加的粮食主要是粳稻品种,本调查年度内出售率较高,加上出售了大量上一调查年度的存粮,出售量高达户均1505.34公斤,同比高出37.67%

三、售粮渠道多元、粮食加工和饲料加工企业成为主流

从农户粮食销售渠道看,本年度的一个突出变化是粮食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转为主力军。本年度户均粮食售粮量2484.54公斤,其中:将粮食出售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515.22公斤,占出售总量的20.74%,较上年度得占比30.01%下降9.27个百分点;售给粮食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1164.96公斤,占出售总量的46.89%,比上年度的13.65%上升33.24个百分点;个体粮贩804.36公斤,占出售总量的32.37%,比上年度的占比56.34%下降23.96个百分点。从粮食销售结构来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和饲料企业、集贸市场小商贩等多元化收购粮食格局已经形成。而从占比变化情况,销往粮食加工和饲料企业的的比例明显提高,如粳稻销售占比从上年度的16.52%提高到本年度的49.96%,小麦从上年度的14.65%提高到本年度的48%,究其原因:主要是去年天气不给力,导致粮食质量较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过程中严格按照粮食的标准、规格、等级收购,质量好的才能卖到好价钱,而小商贩也不愿冒风险收购太多粮食在手上,众多因素使得农户选择把大部分粮食卖给加工企业。

四、相关建议

粮食是安天下之本,但当前“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黄粒米”、“赤霉病”连番打击,“水灾”和“穗发芽”又再度来袭,这样的年景对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我们建议:

(一)扩大保险,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今年由于天气原因,使得粳稻、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农民很受伤。这时农业保险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但农业保险在发挥救灾减损作用的同时,仍存在高保障与低配套、业务量增多与承接能力弱、市场化竞争与大灾风险难分散等矛盾。建议针对不同性质农产品增强各级财政补贴的针对性,适当降低农民自付保费承担比例,以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投保积极性,提高保险公司基层承接能力,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引入竞争,促进农业保险有序、健康发展,放大国家惠农政策效应。同时,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到早预测、早知道、早处理,尽量减少损失。

(二)增加储备,提高粮食供给安全。加强农村粮食市场行为的规范,打击不法粮贩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利益。与此同时,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但有实际利用价值的等外稻麦,能实行单独收购,单独储存等政策,为特殊时期的粮农排忧解难。

(三)完善补贴,稳定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短期继续保持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中长期可探索对规模经营者实行收入支持政策,各项补贴政策向合作社、大户和家庭农场倾斜,并明确与生产者、产量紧密挂钩,让新增补贴要切实补给新型规模生产经营者,真正做到种粮有利可图。

政务网站导航
国家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常州市人民政府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3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