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平、价升、收益增
——2013年常州粳稻生产和收益情况分析
据常州市物价局会同武进、金坛、溧阳市发改局对辖市区27个农调户调查结果显示:2013全市粳稻生产总体呈产量平、价格升、收益稳的良好局面,三地因种植方式、收割先后和地域等因素,呈“溧阳增,金坛平,武进略减”的格局,具体情况如下:
一、产量略增0.02%:今年,我市水稻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播栽期和灌浆结实期天气晴好,利于水稻发苗和后期物质积累转运,中期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虽然影响了早籼稻的产量形成,但对于大面积单晚稻搁田、优化群体质量和穗肥施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13我市粳稻亩均产量614.88公斤,比去年614.78公斤略增0.1公斤,增幅为0.02%。其中金坛地区亩均产量为610.56公斤,比2012年的610公斤略增0.56公斤;溧阳亩均产量为607.54公斤,比2012年的604.78公斤增产2.76公斤;武进亩均产量为640.11公斤,比2012年亩均644.07公斤减了3.96公斤,总体产量仍处高位。
二、收购价格涨3.64%:今年我市新粳稻收购于10月21日在溧阳开秤,比去年提早8天,粮食部门十年来首启托市收购政策,开秤收购价格为托市价格,在150元/50公斤,比去年开秤价高5元/50公斤。今年的秋粮质量好于去年,水份达15.5的占91.5%,二等出糙率达80%以上。调查点部分农户为了方便,将粮出售给上门收购的小贩,价格略低于粮食部门,考虑后期粮价走势,平均出售价格为147.79公斤,比去年实际出售价142.6元/50公斤上升3.7%。今年我市粳稻收购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减弱。由于近年市场“稻强米弱”现象普遍存在,而国家出台的托市价格高于去年,150元的开秤价高出农民心理预期,多不再惜售。二是社会收购量减少。国家储备收购成为主渠道,国有粮食部门最低收购价格高于市场3-4元/百斤,社会加工企业尤其小型企业由于稻米之间利润空间不断收窄,生存艰难,收购积极性明显趋降。
三、成本呈“四增二减”态势:粳稻每亩生产总成本为1128.55元,比去年的1057.14元增加71.41元,增幅6.76%;现金成本为698.03元,比去年的682.36元增加15.67元,增幅2.3%。从成本结构上分析,呈“四增二减”态势:土地、人工、农药、种子费用分别上升24.32%、13.26%、9.22%和9.05%,而租赁作业、化肥费分别减2.45%和2.35%。未来看在农资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土地和人工成本将成为种粮增本的主要推动因素。
四、产值、收益实现“七连增”:在量稳价升的作用下,我市粳稻的亩产值和现金收益自2007年以来一路上行,实现了“七连增”。 2013年亩均产值为1867.2元,比去年的1811.92元增加55.28元,增幅3.05%,每亩现金收益1169.17元,比去年的1129.56元增加了39.61元,增幅3.51%,使农民真切感受到政策惠农带来的稳产增收的喜悦。
2013年与2012年常州市粳稻主要指标对比表
主 要 指 标
|
2013年
|
2012年
|
增幅%
|
每亩主产品产量(公斤)
|
614.88
|
615.51
|
0.02
|
每亩产值(元)
|
1867.20
|
1811.92
|
3.05
|
每50公斤出售价格(元)
|
147.79
|
142.59
|
3.64
|
每亩生产总成本(元)
|
1128.55
|
1057.14
|
6.76
|
每亩现金成本(元)
|
698.03
|
682.36
|
2.30
|
每亩现金收益(元)
|
1169.17
|
1129.56
|
3.51
|
每亩净利润(元)
|
738.65
|
754.78
|
-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