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存粮恢复性地回升 出售渠道趋向个私粮商
——常州市2005年农户存粮调查情况综述
省物价局成本队:
根据省局工作部署,近期我局组织金坛、溧阳市和武进区物价局开展了调查年度(2004年4月1日—2005年3月31日)农户存粮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市农户存粮情况调查共调查了10个镇102户,调查户总人口368人,耕地面积423.2亩,粮食种植面积494.7亩。农户存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农户存粮已恢复性地上升,农户出售粮食的渠道进一步趋向个私粮商。
一、农户存粮恢复性地回升。截止2005年3月底,我市调查户户均存粮950公斤,比去年同期的892.3公斤增加57.7公斤,升幅为6.5% ,已经改变了前几年一直下降的趋势,但与前年同期相比仍减少113.74公斤,下降10.7%。其中,主要品种粳稻户存890.61公斤,同比增加36.51公斤,升幅4.3%;籼稻户存33.84公斤,同比增加8.44公斤, 升幅为33.2%;小麦户存22.18公斤,同比增加12.68公斤,升幅为133.5%。在农户存粮中,户均待售粮为259.06公斤,占存粮比重27.3%。从存粮结构看,我市农户主要以粳稻为主,粳稻存粮占存粮总量的93.8%,籼稻、小麦存粮占存粮总量的3.6%、2.3%。
今年我市农户存粮恢复性地回升的主要原因:去年我市粮食丰收,单产提高,粮食总量增加。根据我市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虽然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受农业结构调整和气候风调雨顺的影响,去年我市小麦总产0.99亿公斤,比前年增加0.13亿公斤,上升15%;粳稻总产8.74 亿公斤,比前年增加0.6 亿公斤,上升7.4%。另据这次102户农户存粮调查资料表明,去年户均小麦、粳稻产量为250.19公斤、2020.2公斤,分别比前年上升105.2%和27%。导致去年粮食增产的表面因素是气候的风调雨顺,而深层原因则是粮食比较效益有所提高,种粮有钱赚,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加大了投入,加强了田间管理,粮食全面增产,农民收入增加,同时也促使了农户存粮恢复性地回升。
二、农户粮食出售量大增。调查资料显示:调查年度户均出售粮食总量为1297.43公斤,比上年同期的882.5公斤增加了414.93公斤,增幅达47%。其中出售粳稻1045.60公斤、小麦141.42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3.9%和57.8%。其主要原因:一是前年粮食收购价格较低,农户惜粮待售情况普遍;二是去年粮食全面丰收,粳稻和小麦户均产量均比前年有所增加,农户有粮可售;三是去年以来粮食收购价格较高,农户乐于出售。调查年度户均粮食每公斤出售价格为1.7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粳稻为1.83元、小麦为1.4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和42.9%。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前几年粮食价格长期持续低迷,种粮基本没有收益,特别是种麦大部分亏损,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抛荒现象严重,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不断下降,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了逆转,供需矛盾促使粮价走高;二是国库粮食吸储量增加,带动了粮价上升。自从去年3月初以来,市场粮食价格持续在高价位平稳运行,农民尝到了种粮带来的实惠,除了自食自用留足,余粮愿意出售,从而促使粮食出售量增大。
三、农户售粮渠道大部分趋向个私粮商。农户存粮调查资料表明,调查年度户均出售粮食1297.43公斤,粮食出售占粮食生产的比重为53.3%,与上年相比上升7.5个百分点;调查年度户均自食自用粮食为1078.29公斤,同比减少6.6%,占粮食生产的比重为44.3%,与上年相比减少了15.6个百分点。调查年度户均出售粮食中,售给国有粮食企业的为233.55公斤,同比上升62.5%,占出售总量的比重为18%,与去年相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售给大型龙头企业和饲料企业的为56.26公斤,同比增长0.3%,占出售总量的比重为4.3%,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个百分点;售给其他收购渠道的(主要指个私粮商)为1007.62公斤,同比上升47.6%,占出售总量的比重为77.7%,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从上述农户出售粮食的对象可以看出,由于近年来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国家允许和鼓励经工商部门批准的粮食加工、饲料、饲养、酿造等用粮企业和粮食经营企业直接到农村收购粮食,农民通过这些渠道售粮的数量在逐步增加,特别是由于个私粮商对市场粮价反应敏感,主动上门收购,服务态度较好,农民比较乐意出售给他们,他们也正成为农村粮食收购的主力军。个私粮商收购粮食的数量已远远超过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国有粮食企业迫切需要加快经营观念转换以适应粮食市场的竞争。
四、几点建议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特别是2004年粮食增产和市场价格上涨与政策的综合作用,农民收入增长明显。但是,今年农民增收缺乏“增长点”,首先影响农民增收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其次多变的气候条件和不确定的市场供求使粮价不可能再在高位上涨,粮食增产幅度也难以加大。因此建议:
1、进一步实施好支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在稳定稻、麦主要品种面积的同时,适当扩大市场需求升温的糯稻、杂粮面积。引导农民在保持现有的种粮面积内合理投入,优化种植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质量与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经济联合,巩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保证农民的余粮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努力降低农业的市场风险。同时,重点扶持粮食加工企业,挖掘粮食深加工潜力,促使粮食转化增殖,以期达到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目的。
3、在粮食主产区域内建立专业粮食交易市场,营造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要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入市,买卖双方公平交易,挂牌收购,以利于个体粮贩的合法经营和市场价格行为的规范。
4、加强对农户的信息引导。及时对农副产品收获季节的价格预测和信息发布,通报粮、棉、油、茧等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涨跌走势,给予农民政策和信息上的指导。同时,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农资机构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以适应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调控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价格的需要,为农民增收服务。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常州市工农产品成本队
2005年4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