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2013年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工作要点
索 引 号:467299966/2013-00001
主题分类:其他 体裁分类:其他 组配分类:其他 常州调查队: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文件编号:
产生日期:2013-01-13
发布机构:国调队
发布日期:2013-01-30
废止日期:
内容概述:2013年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工作要点

2013年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工作要点

     

    2013年,常州调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总队工作要求和地方政府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两个意识”,全面促进“三个提高”。努力建设服务型统计,以扎实提高调查数据质量为中心,以优质调查服务为主线,以直接调查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等各项工作。总体工作目标是:内部机制求健全、外树形象求公信、直接调查求全部、调研访户求实效、专业调查求规范、专项调查求转型、数据质量求免检、分析信息求合作、用户对象求满意、技术应用求先进、队伍建设求提升、工作氛围求和谐,全力打造江苏一流调查队。具体工作从以下六个方面抓落实:

    一、完善岗位职责,严格规范制度管理

    (一)不断规范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务、政务、财务和业务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健全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处室职能,细化全员具体岗位职责。以责任到人、绩效考核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不断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成效,促进全队工作更加勤政、务实、高效。

    二、强化直接调查,提升调查数据质量

    (三)加大培训和督导力度。根据调查样本网络特点,各专业要创新培训方式,强化业务培训,加强检查指导。加大与辅调员和调查对象面对面业务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辅调员、新样本点和新记账户的业务培训指导,做到业务培训常态化。着力打造特色培训,不定期的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会,进一步提高辅调员和调查对象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探索直接调查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模式,避免层层布置落实,全面推进直接调查,进一步提升直接调查能力,责任到位。针对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直接调查+纵横协助”的管理模式;针对涉企调查,进一步整合企业样本资源,探索建立企业样本联系点等制度,根据调查业务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联系点碰头会,提高直接调查调研工作效率。

    (五)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在全面推进直接调查工作基础上,加强电话抽查、调研走访等制度。从严把好源头数据采集、直报数据审核、数据评估验证关。加强对主(重)要数据、关联数据指标和样本代表性等的评估验证,完善改进评估办法,从总体观察看样本,用样本推断总体,提高调查数据的科学性、严谨性、真实性和权威性。重点做好城乡住户新样本的维护和数据的评估与衔接,确保调查数据的平稳过渡。

    (六)强化业务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调查对象原始数据电子台帐、专业样本更新维护和走访调研等各类基础台帐,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建立利于直接调查的多形式考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调员和调查对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七)加强调查执法检查。要把监审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做到统一计划,规范操作,突出重点,使监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针对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日常报表中反映的问题定期开展统计监审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统计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加大对重点企业、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问题企业的检查力度,对统计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及时责令整改,必要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确保源头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三、增强三个意识,提升调查服务水平

    (八)增强分析信息的品牌意识。充分发挥调查队丰富的抽样调查资源优势,加强对民生改善、物价状况、企业运行和“三农”等方面的动态监测,提高对调查数据资料的深度开发能力、解读能力、分析评估能力和对策建议能力。着力提高抽样调查监测的时效性、数据的可靠性和预判的前瞻性,真实、准确地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党和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把分析信息打造成为具有常州队特色的响亮品牌,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提升调查队影响力。做到至少每人一季度一篇调研分析、每月一篇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动态。

    (九)增强专题调研的精品意识。在完成常规调查任务前提下,以专业处室为基础,以青年分析骨干工作组为核心,以城乡两支信息员队伍为补充,以与高校合作、与研究机构合作、与部门合作等为提升,着力加强分析调研工作。围绕总队课题研究、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深入基层、部门、家庭一线开展调研分析,收集数据资料,着力提高分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打造出有调查特色、有参考价值、有社会影响的调研报告,打造精品服务。全年做到每个处室至少完成一个调研课题,每个队员至少撰写一篇专题分析和一篇工作研究。

    (十)增强专项调查服务创新意识。继续巩固和发挥专项调查优势,积极探索专项调查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服务的新思路,创新调查手段和报告形式。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原则,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和总队专项调查任务基础上,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对专项调查的服务需求,多层面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努力实现调查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调查数据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努力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四、加强对外宣传,提升新闻宣传水平

    (十一)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围绕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手持数据采集、企业监测、社情民意等调查中心工作,充分利用“中国统计开放日”、“世界统计日”和“政风热线”等重要节点和平台,以及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积极开展包括调查数据结果新闻发布等多形式的统计调查宣传。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深入开展下基层、访部门、入家庭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寓统计调查宣传于服务之中,努力扩大宣传效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调查工作的良好氛围。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调查的自觉意识。

    (十二)加强数据提供和发布。切实做好调查数据资料归口管理、提供与发布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按照报表时间节点和调查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调查数据新闻通气会制度,加强对主要调查数据的公开使用和解读。努力做到调查工作电视上有影子、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网站上有信息。

    五、加快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十三)加强网络维护与保障。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证内外网信息上载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加强全队计算机等各项设备维护,完善网站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水平。探索建立调查数据库管理体系,加大信息化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力度。

    (十四)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强化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学习培训,做到人人熟练操作,提升全队办公自动化水平。定期组织开展EXCEL、Access和FoxPro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增强全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实现文书档案信息化、数据采集电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分析模型化、数据储存库容化、信息发布网页化、沟通协调即时化“八化”目标,力争全队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进入全省调查系统先进行列。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团队整体合力

    (十五)重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的紧迫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按要求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处室负责人、业务骨干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上级调查部门的专题培训;有针对性组织业务骨干进行本部门或本专业业务知识培训讲解;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自主学习培训,制定三年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培训和后续教育,努力造就干部职工成为脑勤、腿勤、眼勤、耳勤、手勤,一专多能,善于沟通、表达、协调的复合性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精英团队。

    (十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干部职工工作实绩、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肯定,增强干部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通过目标考核,努力营造干部职工想做事、会做事、做成事、不出事和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多与做少不一样、做好与做差不一样工作氛围。努力形成优者上、劣者下,勤者上、惰者下,绩效大者上、绩效小者下的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奖惩机制。

    (十七)加强廉政勤政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执行廉政勤政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大力弘扬统计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统计行风建设,组织一次以上廉政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十八)加强调查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温馨的工作团队。通过组建分析骨干和信息化工作组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发挥党建、工会等团体作用,开展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激发队伍的蓬勃朝气和生机活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十九)加强辅调员的管理。辅助调查员是调查数据的采集者,也是落实各项调查方案、保障调查数据准确的第一关。在强化对辅助调查员业务培训同时,进一步完善辅助调查员的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尽力改善辅助调查员的工作环境,调动辅助调查员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辅助调查员队伍。

    (二十)建立县区队联动机制。通过建立市、县(区)两级调查队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农业调查、大型专项调查等工作的上下沟通协调,努力形成区域调查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