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国“种子”龙城吐艳 | |||||||||
北国“种子”龙城吐艳 “今后,常州就是哈工大进军长三角的桥头堡、大本营。” 10月8日-9日,市委书记范燕青、副市长王成斌率我市党政企业代表团先后回访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并拜访了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和东北林业大学。一路走来,人们欣喜地看到,自 自称已是“半个常州人”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曲东升的名片上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工学博士,另一个是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告诉记者, 曲东升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今年3月,我市访问哈工大前,曾不止一个城市向曲东升和他的研发团队伸出过橄榄枝——广东佛山曾答应投资3000万元支持他们发展,苏州答应提供2000平方米科研用房,每年给500万元,连续支持3年。相比较而言,当时我市只提供了200平方米科研用房和50万元启动资金。 “是常州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我,是常州为人才营造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舞台、有前途、有利益’的氛围吸引了我。”曲东升直言不讳。 目前,他们在常州科教城已拥有14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科研人员也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40人。作为哈工大伸向长三角的触角,下一步,常州铭赛的主攻方向将是电声自动化、电子自动化、IC(集成电路)自动化、MEMS(微机电系统)自动化和特种机器人。“3至5年,企业销售将超5亿元并争取在中小板上市。”曲东升对此信心满怀。 “请进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常州企业主动“走出去”,与哈工大开展产学研合作——溧阳市云龙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与该校自动化学院联合开展搪玻璃管口自动切割、焊接机器人研制,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与该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共建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坛市安普电子有限公司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同研发燃料电池用氧化锆材料、固体电解介薄膜制造…… 此次随团回访大连理工大学的常州市金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小东,已是6个月内第四次走进该校。 “建筑装潢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日趋缩水,从2006年起公司就开始转型,主攻水环境治理。”谢小东说,两年间,他曾拜访过不少院校,但根本请不到关键人物与之合作突破关键技术。今年3月10日,跟随范书记率领的代表团来到大连理工,不仅与该校的环保与生命学院签订了“环保工程、产品专利、人才引进、项目研发一揽子合作协议”,而且还邀请到了多名业界知名专家来常州参观访问,商谈全面合作事宜。6个月间,金梓公司与大连理工等科研单位联手,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生物技术与物理技术“二合一”的生物过滤清水器和生物基,目前这两项产品已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公司环保产业产值将从以前的1000万元左右增加到年底的8000万元。 谢小东的收获仅仅是个缩影。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表示,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将在模具设计制造、船舶设计、自动化工程、环境工程等技术领域筹建研发性公司,实体化运作,立足常州,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先进制造技术服务。 与此同时,武进五洋纺织机械公司、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等27家已与大连理工大学在技术、信息、项目、人才等方面全面开展产学研对接,并相继取得实质性成效。 短短6个月,我市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情,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因子后迅速裂变,花开蒂落,形势喜人。范燕青在与哈工大、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高层领导座谈时高兴地说,半年多时间,院地双方产学研合作呈现出速度快、办事实、成效好的特点,充分证明了产学研合作这条路已越走越宽,前景越来越好,信心越来越足,教授与企业家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范燕青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国内宏观调控形成倒逼机制,正是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最佳时机。推进产学研合作,首先要抓住机遇,促进合作。现在国内大院大所大学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环境较以往更宽松,管理更规范。他们已经认识到,科研成果只有进入企业、进入市场才能形成教书育人、科技研发、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而对于一个地区和企业来说,这就是机遇。范燕青同时诚邀大院大所大学,来常州科教城设立辐射长三角的“科技之窗”,他表示,只要将院校资源、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新市场、新机制、新效益,产学研合作的前景定无限光明。 |